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古掖县八大景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信息发布者:fenghuang
    2021-02-18 16:29:27    来源:互联网   转载

      莱州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在六千多年的历史沿革中,莱州先后成为郡、州所在地,明朝时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 莱州风光绮丽,古来就有“南苏杭,北掖黄”的赞誉。莱州有八大历史名景,在《大清统一志》 和《读史方舆纪要》中均有记载。

      

      

      三山观潮(三山望潮)

      

      莱州的渤海湾畔,三山毗连,风光秀丽,这就是自古即有东海“三神山”之称的三山岛,三山相依拱立,形如偃月。

      (摄影师:程佳伟)

      每当潮至,只见风卷雪浪,万倾连天,洪涛巨波,琼玉飞溅,三山浮动,怪礁隐现,蔚为壮观。

      (观潮图)

      清人孙扩图有《三山望潮》诗,曰:“山势浮疑动,潮声起旋开。将为风引在,不是雨催来。乍吐天边日,还腾地分雷。乾坤方纵目,岂但小东莱。”

      

      

      大基鸣泉(大基名泉)

      

      大基山,古称掖山,位于莱州城区东南。山峰连绵呈两个半环形,如古代道家的太极图。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曾在此,故此山谷称为道士谷。

      (摄影师:光影若水)

      (摄影师:隽雅)

      谷底清泉四涌,溪流纵横。谷东坡的百花丛中有一泉,细小的泉水顺石缝渗出,一滴滴落入池中,泠泠如琴弦轻拨,如雏燕初鸣,其声美妙动人,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基鸣泉”。

      (摄影师:隽雅)

      清人毛式谷有《大基名泉》诗,曰:“掖水泉非一,名泉属大基。因风含细绉,带雨吐清晰。滉漾峰腰润,清甘我辈知。山童煮日石,绕润拾松枝。”

      

      

      寒同仙洞

      

      寒同山,俗名神山,位于莱州城东南。西依云峰山,东连大基山,南望大泽山。在山阳面半腰巨大的崖壁上,凿有远近闻名的道家石窟,这就是寒同仙洞。

      “寒同仙洞”为中国石窟一绝。神仙洞与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同为金代全真教道家七真人之一刘长生宋德方所开凿。这些石像,各具神态,或盘,或坐,或立;有的肃穆,有的飘逸,有的安详,有的虔诚……令人叹为观之。

      寒同仙洞在《掖县志》、《莱州府志》、《大清统一志》等方志均见记载,名传东濠日本。

      

      

      圣水丹霞

      

      崮山位于莱州城东,四周山岭起伏,山峰巍峨峻拔,雄伟壮观。相传西汉大将韩信曾隐居于此,所以也称韩信山。


      《掖县志》载:“山之东北坡有圣水泉,泉流四时不绝,为九曲河发源之地……其下河流中有大石中断,前半为居民斧凿模糊,后半有‘书’字,径二、三尺,遒劲古朴。有丹霞壁,在河西岸小山石壁上,相传有韩信手书。又有试剑石。”

      (摄影师:山海风)

      清人毛式谷有《圣水丹霞》诗,曰:“峭壁插晴空,霞光映日红。水流双峡内,根出乱石中。雨过明丹嶂,云归焕彩虹。韩公遗墨在,笔妙夺天工。”。

      

      

      海庙画壁(海神画壁)

      

      东海神庙初建于汉代,当时称“海水祠”。北宋太祖在原有基础上大修,从此初具规模。其后,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成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

      (明 全真道《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神位图》海神庙遗物)

      大殿四壁则旋转彩绘海神“出宫入跸图”。东面为海神“出宫行雨图”,壁上风、云、雷、雨等诸神拥戴着海神出宫巡行及凯旋而归,场面宏大,气势雄伟。众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就是被称为莱州八大胜景之首、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的“海神画壁”。

      

      

      燕阜观射

      

      燕阜位于掖县城东北里许的演武场后,《掖县全志》载:“南燕慕容德兄子超,移青州于东莱郡筑此,号为‘燕台’,又名‘望海台’”。明嘉靖五年,巡察登莱海防兵备道副使冯时雍曾建“海山亭”于其上,后因兵乱拆毁。


      (明 观射图"行乐图" 故宫博物馆)

      燕台前有演武场,约建于明代。当时,登燕台之上,居高临下观看军事(武术)操练,颇为壮观。

      

      

      幸台古字

      

      史载,西汉武帝“尤敬鬼神之祀”,为寻访仙人安期生,曾先后两次“行幸东莱临大海”,于城南门处的高台上揽胜,并刻石记之。高台因皇帝登临而有了“幸台”之台,刻石便称为“幸台古字”。


      明洪武年初,莱州修建好新城。据《邑志佚文》载,因“幸台古字”岩石无法搬动,依原样复制一石碑,放在新城南门处。从此碑的拓片看,复制碑的碑面高103厘米、宽51厘米。两旁小字每个高6—7厘米,中间大字每个高11-12厘米。清雍正八年(1730)典史贾臣重修南城楼时,幸台古字复制碑丢失了。

      

      

      杲村浪石

      

      莱州城区西南,路旺镇杲村西南原野之中,有一片丛生岩石暴露于地表。其石高低起伏,参差不齐,乌白相间,纹理分明,其状如层层浪花翻滚,远观似排排浊浪汹涌而至,气势尤为雄伟壮观。此即古莱州八景之一的杲村浪石。

      清人毛式谷有《杲村浪石》诗,赞曰:“无风千尺浪,带雨涌潮流。喷薄蛟龙斗,差差岛屿浮。酒帘孤锦帆,村屋几渔舟。望里明禾黍,居然芦荻洲。”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